查看原文
其他

40年前的高考:考上就被举国上下视为天之骄子

2017-06-03 新读写

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

点击标题下方“新读写”关注


一进入六月,高考就牵动起了全民的心。就算是完全不相干的人,也等着高考当天热火朝天地议论议论各省的高考作文题目。


新中国从1977年恢复高考,到今年整整40周年。40年,一切正如1978年河南文科状元、作家刘震云所言:如果不是高考,我可能还在搬砖。


历史发生时,往往波澜不惊。


1、1977年8月4日早晨,邓小平主持召开由33位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、教授,以及科技、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,作出于当年恢复已经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的决定。


同年10月12日,国务院正式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。尽管那时,自上而下谁也没准备好。



2、高考闸门重新开启后,人才如洪水般涌出。1977年高考,报考人数多达570万,而那时的中国,甚至连这么多人的试卷纸张从哪来,都需费一番思量


但从这一年开始,人才上升的渠道,重新回归到知识改变命运上来。


1977年高考由各省分别命题和组织考试,北京市考试共3天。这是1977年12月7日,北京市高考第一天的场景。



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为:工人农民、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、复员军人、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。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,而是在冬天举行



3、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考试,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。高考制度的恢复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,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国家的命运。


1978年春,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。 


1977年大学及中专招生文化考试准考证。考生姓名黄淑芬(女),准考证编号“渝南文 24875”,考试地点:84中。


1978年高考时,安徽省马鞍山考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证。


4、伴随着高考恢复的,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也被一把推开。那真是对人才如饥似渴的年代,这群以极低录取比例进入大学的精英,被举国上下视为“天之骄子”。


上海市1978年高校招生文化考试准考证,报名号为321176,文科类,考生姓名沈泓(男),考生单位:徐汇区永加街道,准考证上盖有准考证专用印章。上面还盖有“外语口试”的字样。 视觉中国 图


1978年夏天,迎来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次考试。这是1978年的高考试卷。


1978年的高考试卷属于全国卷。 


图为1979年的政治高考试卷。


40年前参加高考的大多数人都感慨,命运从那一个点开始改变。每个人都对那个突然出现的机遇心存感激。


40年来,高考的录取率、录取人数不断上升,来看看你在哪个幸运的位置——



40年的高考记忆:


考大学,我经历了“当头两棒”


肖复兴(1978年参加高考,考入中央戏剧学院)


如今已是一位著名作家的肖复兴,在1978年的春夏时分,正处于紧张的状态之中。


短短数月之中,这个高三毕业班的语文老师,参加了两次高考,先后是中央戏剧学院的招生考试和全国普通高考,更为重要的是,时年31岁的他,当时正处于中央戏剧学院招生年龄的上限,如果考不上,他可能将永远被拒之门外


“我知道机会不可能像夏日树上开的花朵一样,开完一朵接着还会有下一朵。”在肖复兴的眼中,高考的往事历历,却像旷世一样久远。


在这之前,肖复兴与高考,已经两度失之交臂了。


第一次是1966年春天,中央戏剧学院的两位老师来到他所在的中学,请学校推荐适合他们学院的学生去参加考试。学校推荐了肖复兴。


“我见到了这两位老师,在他们的指引下,我第一次走进那藏在棉花胡同里的紫藤萝掩映的校园。接到录取通知书就要入学了,‘文化大革命’降临了,一个跟头,我来到了北大荒。”


第二次是1977年,恢复高考的第一年,当时一切都太匆忙了,等肖复兴知道消息的时候,早已错失时机。


好在1978年,他抓住了机会,想在最后的机会再次考入中央戏剧学院。


“谁想到教育局通知,此次报考大学,凡在校教师只能报考师范院校。这无疑是当头一棒!我已经报名并准备复习考中央戏剧学院了,况且这是我第二次考这所学院。我一再申明这个理由,并下定决心先考再说。”


为了保险起见,肖复兴在随后的夏天和他的学生们一起,又参加了一次普通高考,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。“我想不管怎样,我肯定能考上一所。”


已经31岁的肖复兴,开始突击自己最薄弱的数学,从中学教研组借来中学期间的数学课本复习,“我考的还不错,数学这科只错了最后一道几何题,扣了25分,其他一题没错,最终考了个全区第一。”


最后,学校同意肖复兴去中央戏剧学院报到,并让他带着工资入学。“那时我们这所中学的老校长是西南联大毕业的一位教育家,他只要求我报到之前和年轻的老师搞一次座谈,我到现在还记得他握着我的手,望着我的那慈爱的目光。”


高考时,肖复兴写作考试的题目是《重逢》,“像是有着命定的成分似的,我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后没几天,分别与十二年前曾经到我们中学招生的那两位老师重逢。”


重逢的代价,是青春。“我的高考,毕竟迟了十二年。对于今年马上就要步入考场的同学们,我希望你们珍惜,把握好机会,争取考出好成绩,不负青春!”肖复兴说。(人民日报记者叶晓楠采访整理)


1978年4月,77级南京大学化学系全班同学入学后首次春游合影

 

从马路交警到医学院新生,我经历了“两次高考”


孙大麟(1978级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学生)


1977年,“恢复高考”的消息传来时,我是上海市静安区交警中队的一名交警。当时高考已经停了多年,大家都不清楚“恢复”到底意味着啥。


“你们想考就去考,我们绝对开绿灯。”只记得当时领导放下这样一句话。


那时候还流行一句话,叫“勇敢站出来,接受祖国的挑选”


我和成都路队部的五六个同志都想报名,队部就派人集中去静安区教育局给我们报了名。


第一次高考其实大家都没时间复习,通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来得很突然。荒废了多年的学业,不是说捡起就捡起的。就在稀里糊涂中,1977年冬,我走进了光明中学的考点。那恐怕也是唯一一次高考设在冬天吧。


算是意料之中,第一回我的分数够不上,没考上


我没有放弃,继续边工作、边复习。当时我们家有一个浓郁的“大复习”氛围,我、表哥、堂姐,大家一起复习。


那时没有什么考试辅导教材,考什么,怎么考,谁都不清楚。只记得当时上海有一套“数理化自学丛书”,很紧俏。姑妈千辛万苦地买来了一套,我们几个轮流看化学册、物理册、数学册等,努力复习迎考。


1978年夏,我第二次参加了高考,还是报考二医。这回我考上了。


当年的录取通知书来得很晚,直到1978年的国庆节,我还在交警队上班,交警的工作是越到节假日越忙碌。10月3日早晨,我正在队里值班,领导找到我说:“你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了,10月6日就是医学院报到的日子。不过,今天的班你得照常上。”


我上大学了!当时整个人感觉还是云里雾里,不敢相信这是真的。毕竟,读大学距离我们这批人已经感觉很遥远了,一切跟做梦一样。



记得我们在医学院的大礼堂上了第一节课。一届学生满满当当坐了500多人。一下子招了这么多人,宿舍不够用了,当时学校就以市中心人民广场为圆心画了一个圈,一小时车程以内的学生回家住。


当年我们这个班100多人,年纪最大的1946年出生,已经30出头了,年纪最小的1961年出生,属于应届高中生。


班里有一个1947年出生的老大哥,他的女儿已经读小学一年级了,他则开始读大学一年级。老师上课时说到儿童腹泻这章,他就不停地提问。原来,他的女儿那阵子正好闹腹泻,他把课堂变成挂老师的“专家门诊”了。


医学院当年还有夜自修,晚上不上课时大家就自修,从6点半到晚上9点半。因为医学知识很多要靠背诵的,没法靠小聪明,大家都自己整理笔记,厚厚一沓,写得密密麻麻。当年的氛围感觉就是:老师都是满腔热情在教,大家满腔热情在学。


1983年,到了毕业季。我以全班第三的成绩,又是大班长,拿到了留校名额,留在了医学院附属九院。


我的弟弟在1977年考上了上海医科大学,表哥考了同济建筑专业,毕业后当了公务员。堂姐考入上海大学机械学院,毕业后回了之前的老单位仪表局上班。


我真的很感慨,40年前的这次考试,真是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啊!(文汇报记者唐闻佳执笔)




更多写作指导、热门时文、写作素材、读书方法、学生佳作……尽在《新读写》杂志!

投稿邮箱:xinduxie211@163.com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